新京报讯据“中国水利”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黑龙江省铁力市东方红水库淤积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在黑龙江省自然和生态资源交易平台成功交易。水库145.41万立方米淤积物经过6轮激烈竞价以6102.98万元成交,溢价率达5.2%。这是全国首例采用EOD模式(生态环境导向开发)实现水库淤积物资源化利用的创新实践,标志着黑龙江省通过打造幸福河湖推动河湖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迈出关键一步。
东方红水库作为小(1)型水库,因长期运行淤积严重,校核洪水位与设计洪水位对应库容分别减少13.9%和14.1%,防洪灌溉功能锐减。面对传统清淤“资金缺、处置难、变现难”的三重困境,黑龙江省以制度创新为笔、科技赋能为墨,勾勒出“资源—资产—资本—资金”转化蓝图。
制度破题,全面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省级层面强化顶层设计,签发省总河湖长9号令,明确提出“推动河湖库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水库生态治理和淤积物资源化利用指明方向。研究起草关于在幸福河湖建设中拓展河湖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实施意见,明晰转化流程、实现路径和推进措施。指导伊春市、铁力市制定确权登记、生态清淤、淤积物资源化利用等7项地方配套政策,建立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三权分置”框架,有效破解河湖库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瓶颈问题。
科技赋能,精准量化“生态家底”。运用“空天地”一体化三维协同监测技术(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地质钻探),多维度丰富实验室检测数据,全面摸清典型重金属和营养元素含量。构建地质体数值模型,精准量化淤积物存量,并形成空间分布差异图谱,将静态水库淤积物转化为可溯源、可计量的数据资产。经科学测算和评估,探明淤积物存量153.53万立方米,可资源化利用量145.41万立方米,评估价值5768.20万元,为交易定价提供“科技标尺”。
市场竞价,充分释放生态资源经济潜力。依托黑龙江省自然和生态资源交易平台创新“评估定价+动态竞价”网络公开竞价模式,以价值核算结果为基础,设定交易基准价,设置50万元/次竞价阶梯,最终以超评估价334.78万元成交,实现生态资源价值最大化释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收益共享,构建“生态治理—绿色产业发展—生态反哺”良性循环。中标企业将淤积物用于有机肥料生产、盐碱地改良、建筑骨料加工等领域,全方位拓展淤积物资源化利用路径,延伸绿色产业链条。以项目未来5年收益权质押,获得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4500万元绿色贷款授信。提取不低于5%的企业经营收益纳入地方财政生态修复专项账户,用于水库后续的幸福河湖建设、生态修复与维修养护,形成“治理—转化—发展—反哺”良性循环,实现河湖库保护治理、幸福河湖建设与绿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项目实施后,水库库容将有效恢复,防洪灌溉能力显著提升,区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预计可提升有机肥料生产、盐碱地改良、建筑骨料生产等关联产业产值超2亿元,直接创造近200个就业岗位,同步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让人民群众“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实现河湖保护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股票十倍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