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种
大摩之前预测楼市的触底时间在25年二季度。
但是目前一线城市的下跌都还在加速,楼市全面触底就更别提了。
所以最近在闭门会中,大摩把预测触底的时间调整为26年底。
大摩警告:如果救市策略还是“挤牙膏、小修小补”,楼市可能陷入长期的低迷。
止跌的时间则将推迟到30年后。
但如果能及时出手,快速解决库存和企业债务的问题。
可将这一轮房地产调整周期缩短至2026年底企稳。
同时,大摩还开出了促进房地产尽快止跌回稳的“10万亿救市药方”。
那么,为什么本轮市场迟迟没有止跌?
大摩究竟给出了怎样的救市药方?
01
中国楼市走到今天进入了长周期的调整,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负债率高、城市化接近尾声。
这些发生过房地产危机的国家都经历过。
同样是这些问题,有的国家很快就走出了阴影,有的国家阴跌了十几年。
关键在于处理危机的手段和态度不一样。
而我们过去一年,救市的力度远远不及预期。
乱世需用重典、重病宜用猛药
但是从去年924至今,救市政策的力度非常小。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从去年924到现在一共有哪些政策?
1、降息一次,10bp。
2、降准一次,0.5%
3、北京、上海、深圳放松限购
没了。
作为对比,14年的救市是怎么救的?
1、3个月,全国各大城市全面取消限购。
2、1年降息6次,累计降息165bp。
3、3次定向降准、5次全面降准
也就是说,现在的市场情况比14年的时候更糟糕,但是政策的力度还远不如14年。
市场怎么可能会顺利止跌?
收储没下文,降息力度小,调控政策挤牙膏。
这是本轮周期迟迟未能见底的重要原因。
02
为了解决经济的困境,大摩究竟开出了怎样的药方呢?
1、3万亿收储去库存
由中央政府出资约3万亿,聚焦在头部一、二线重点30个城市收储150万套商品房转为保障房。
之前我分析过进退两难的楼市为什么收储推进不下去。
简单来说:
一是因为地方政府没钱。
二是因为租售比太低,收储是赔钱生意。
三是因为库存和需求错配,大量库存位于缺乏保障房需求的三四线城市。
所以大摩才会提出由ZY出钱的方案。
其实现在各方都知道收储这个事情,仅靠地方政府是没动力推下去的。
大家都在等下一步的政策。
之前我分析过,中国50%的库存位于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对保障房的需求并不高。
大摩对这些城市直接给了两个字:放弃。
集中资金去一二线城市收储,把这部分前景更好,更健康的市场救起来,剩下的暂时不管了。
至于第二点,收储不赚钱。
这个确实解决不了。
我之前分析过,收储需要有充足的,不计较短期利益的资金。
用大摩的话讲:收储不能只算经济账。
(因为经济账算不过)。
还要算社会账,算全局效益,比如3万亿收储极大减少商品房库存后,就能帮助市场企稳回升,老百姓的预期会变好,能改善民生预期、切实为消费复苏创造有利条件。
大摩的意思也很清楚,收储短期看是不赚钱的,甚至是亏钱的。
但是一旦房地产这个最大的拖累中国经济和消费的板块企稳了。
对于中国的经济复苏和收入预期的改善是非常有帮助的,也会切实的帮助消费复苏。
一来中国70%的家庭财富在房地产,房价企稳,老百姓财富不再继续缩水。如果一二线城市房价反弹,那么中产财富增加,会刺激消费需求。
二来收储后大量保障房入市,可以有效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的后顾之忧,释放他们的消费能力。
2、5万亿社保补贴
当然仅仅是收储还不行,更重要的是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改善他们对于未来的预期。
对此,大摩建议通过社保改革和定向增大补贴,以此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并增大消费。
具体政策为:未来5年将农民和农民工社保补贴提升至每月1000元,增强消费信心。
目标将消费占GDP比重从不足40%提高至45%-48%,力争到2030年,中国的消费市场达到10万亿美元这个量级。
翻译一下就是收入分配改革+发钱。
一方面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社保补贴。
另一方面发放定向的补贴(比如消费补贴)。
大家知道,欧美消费占GDP的比重大概是60%,但中国只有40%。
但是为什么呢?
再给大家看另一组数据,欧美国家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是60-70%,但是中国只有不到50%。
所以答案很清楚了。
中国人不是不爱消费,而是手里没钱。
中国的财富分配存在问题,大部分GDP没有转化成老百姓的收入。
这个时候ZY就要通过发钱,进行再分配。
针对低收入群体进行社保补贴,是刺激消费效率最高、效果最直接的方式。
而经过测算,补贴的规模大概在3-5万亿。
3、1万亿托底政策
第三个救经济常规大招是在对当下经济出台一个“托底”救市政策。
大摩在年初预测2025年中国经济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实际上中国一二季度都高于5%,而三季度GDP预计在4.5%低位,而四季度如果不采取措施可能比三季度更低。
如果要保证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3季度末之前要出台救市政策。
如果政策出台的太晚,对于四季度的经济就起不到推动的作用。
因此预计10月底,将出台规模5000亿-1万亿元的托底政策,可能包括置换地方政府应付账款、支持城中村改造等。
这类政策旨在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但需避免过度依赖基建投资,转而聚焦消费和民生领域。
整体看,大摩对于中国楼市的研究还是有一定深度的。
三大政策预计规模在10万亿左右。
准确的发现了目前收储和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这也是制约未来楼市复苏和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
同时大摩也给出警告:“若政策执行不及预期、房企债务违约扩散、全球经济超预期衰退,就会进一步延长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周期。”
股票十倍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