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6名开国少将中,哪几位将军的军衔偏低了?
由于职数有限,加上历史原因,部分在我党我军历史上作出重要贡献,以及授衔时担任重要职务的老将军、老革命没有被评为中将及以上军衔,只能屈居少将。共授予少将806名(含1956年和1958年补授)。个别前人和今人对此也有一点点看法。
那么,哪些老资格和战功卓著的少将军衔授低了呢?
笔者凭着自己对军史的一点点粗略的了解,和读者们分享一下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从职级上看。按1955年1月23日军委发布的《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有关规定,评定军衔主要以1952年军队干部评定级别为依据。其中第三等——二级副兵团级,中将和上将各半,三级准兵团级授中将。也就是说,兵团级干部至少也是中将。
可是实际授衔时,却有五名兵团级干部仅为少将,他们分别是贺晋年、段苏权、陈沂、袁也烈、解方。
贺晋年,陕北红军老人,1910年1月出生于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红军时期最高担任红27军军长,政委为王平。没想到18年后,军政委王平为上将。抗日战争爆发后,负责留守陕甘宁边区,任警三旅旅长。1945年到东北工作,1949年4月任第十五兵团第二副司令员兼四十八军军长。建国后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2年时,贺晋年被定为三等——二级副兵团级。在1955年2月评定军衔名单时,贺晋年其实是被定为上将军衔。
但天有不测风云,授衔前夕,某人出了事,贺晋年由于和此人在历史上关系尚可,没有落井下石,因此临时被调低成大校。后来主席在审阅授衔名单时,认为贺晋年这种老资格红军干部授予大校太低,才授少将军衔。
接下来就是段苏权。段苏权是红军中最年轻的师政委,18岁就担任黔东独立师政委,后来独立师被打散,段苏权潜回老家,抗战爆发后才找到八路军办事处参加工作,被选送到抗大学习,抗大毕业后带着红六军团的部分老红军到平北开辟根据地。1945年收复张家口,后率部挺进冀热察,成为程子华的爱将之一,原冀热察部队编为东野八纵,黄司令员调走后段苏权接任司令员。可惜在锦州战役中表现不佳,被调离野战部队,改任东北军区作战处处长。建国后担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兼任空二军军长,1954年2月任华北军区空军司令员。
授衔时,由于抗战前那段历史,加上辽沈战役表现,段苏权只能屈居少将。
袁也烈是准兵团级干部中少数大革命干部之一,1924年考入桂军军官学校,参与策动学员起义,后选送到叶挺独立团担任第六连连长。北伐军攻占武昌后,被提升为二十四师七十二团三营营长。大革命失败后,袁也烈参加南昌起义,1929年又受党的派遣到龙州,参加左右江根据地斗争,担任红八军一纵队参谋长。
抗战期间,袁也烈被派到山东省清河军区(后与冀鲁边军区合并,改名为渤海军区)担任参谋长、副司令、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纵队司令员。建国后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1952年被评为准兵团级干部。
作为准兵团级干部,袁也烈为何只当了少将呢?原因在于一段被捕的历史:1931年5月,袁也烈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组织送去上海养伤。后因叛徒告密被捕,出狱后又被关进反省院,到抗战爆发前夕才回到党组织怀抱。抗战爆发后,袁也烈进入山东,又被派去从事4年统战工作,直到1942年才加入八路军。组织上也考虑授予袁也烈少将军衔太低了,在职位方面给了不少补偿,1955年,袁也烈担任东海舰队政委,司令员是陶勇中将。
解方和陈沂虽然是准兵团级干部,但是资历并不算深,解方1936年4月入党,长期在东北军中从事策反工作。1941年才调回延安,在军委任职。1945年奉派东北,担任辽宁军区副司令员、12兵团参谋长、第40军副军长,抗美援朝战争前被101推荐给彭总,担任志愿军参谋长,1952年定为准兵团级。
陈沂自1931年起长期在北平白区从事地下工作,1937年进入根据地加入八路军,后一直干宣传和政工。建国后被罗帅点名到总政治部担任副部长兼文化部部长。
由于这两人缺少红军资历,因此获得少将军衔是合适的。
再说说五大野战军纵队司令员。
一般而言,除了建国后转业去地方的干部,五大野战军纵队司令员在建国后至少也正军级,而且算是资深正军级。按规定,第四等——一级正军级,一半中将一半少将,资深正军级应当是中将。
然而,授衔名单一公布,人们惊讶地发现:有8名当过纵队司令员的将军仅为少将军衔,他们分别是:东北民主联军三纵司令员曾克林、东野八纵司令员段苏权、东野十一纵司令员贺晋年、东野十二纵司令员钟伟、华野三纵司令员何以祥、渤海纵队司令员袁也烈、两广纵队司令员曾山、华野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
段苏权、贺晋年、袁也烈前面已经讲了,这里讲讲其他四人。
首先说说东北我军最早的纵队司令员之一——曾克林。
曾克林,1913年出生于著名的将军县——江西兴国县。1929年参加红军,一直在彭老总麾下的红三军团拼杀,长征胜利后陕北红军新成立红二十八军,曾克林任团参谋长。抗战时期奉调平西,任平西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冀东军分区参谋长、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日本投降前,曾克林果断率军分区主力部队出关,进入沈阳,为我军及时占领东北立下了大功,并将部队扩充到十二万之众。后与山东八路第三师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曾克林任司令员。
之后在战将如云的东北进步就慢了。1948年3月由3纵队司令员调任辽南军区司令员。在辽沈战役前夕又调任7纵副司令员。平津战役后,曾克林调任东北野战军战车师当师长。几个月后又调任空军混成旅当旅长。1949年上半年,曾克林从副军长一路调为旅长。建国后任海军航空兵副司令员兼航一师师长,是我军少有的在海陆空三军都任过职的将军。1952年定为正军级。由于初入东北时的一些往事,加上任职正军级也没多久,因此被授予少将军衔。
再说说最出名的钟伟,有人称其为解放军中的巴顿。其实钟伟长期干的是政工,抗战时期到黄克诚部八路军中,任淮海军区第四支队司令员,从此开始当军事主官,并表现出非凡的指挥才能。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靠山屯战斗。钟伟发现战机后改变了部队作战目标,不仅将101三封电报顶了回去,还让101调动其他部队配合他围歼87师。101认真研究了全盘战局,果断下令1、6纵配合钟伟打围歼战。
公主屯战斗,钟伟助攻变主攻,率先攻入新五军指挥部,活捉军长陈林达。
可有两件事影响了他的升迁。一是南下作战时,钟伟指挥49军,在没经过兵团和野司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向永丰、界岭、宝庆追击。倒霉的是,先头部队146师在青树坪遭遇了桂军4个师,失去联系达两天。最后在145师的接应下才突围成功。国民党的媒体吹噓“大捷”,主席震怒。之后钟伟就离开了作战部队,解放广西后任中南军区编练司令部司令员,1952年定为正军级干部。
按理说,正军级干部也能冲冲中将,但因为个人性格原因,钟伟只得屈居少将:在东北时,钟伟一到后方休整就把部队扔给政委,自己到哈尔滨跳舞。而且还多次因为战场物资缴获和友军发生冲突,不少人对此有意见。进行军衔评定的总政治部总干部部权衡后将钟伟定为少将。
第三个说说华野猛将——三纵司令员何以祥。
何以祥,1911年9月生于西充县。1927年去川军张轩部当兵。1930年11月该部被贺龙部以鸿门宴形势收编,从此参加了红军,193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最高担任红二方面军司令部侦察科科长。
抗战爆发后,何以祥带了10名抗大学兵队员,到黄河东岸的中阳、离石地区发展武装,带出了115师晋西独立支队二团团长。后奉命率部挺进山东,任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参谋长、鲁南军区副司令员、山东纵队二旅兼滨海军分区司令员等职,1945年冬,鲁南根据地部队整编为山东八路军第八师,王麓水任师长,何以祥任副师长。王麓水牺牲后,何以祥继任八师师长,将八师带成了攻坚猛虎,被誉为陈军长袖里的小老虎。
华野成立后,何以祥任由八师扩编的三纵司令员,1948年1月,何以祥因病到河北平山县中央医院体养。
1949年3月,何以祥才病愈出院,任第八兵团参谋长,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后任南京警备司令员、山东军区参谋长。由于何以祥因病休养了一年三个月,因此错过了豫东战役、淮海战役等刷战功的机会。在55年授衔时,于战将如云的三野中只能授少将。
第四个说说鲜为人知的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
曾生,1910年出生于深圳龙岗,是唯一一名深圳籍开国将军。少年时代随父亲前往澳大利亚谋生,1928年回国,考入中山大学,在校期间加入我党,毕业后在香港从事地下工作。抗战爆发后,广州沦陷,曾生奉命率领在港的党员、进步工人及青年学生等60多人回到惠阳组建游击队,这就是东江纵队的前身。至抗日战争结束,东江纵队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1万多人的人民抗日武装,根据地和游击区总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人口450余万。
根据国共谈判协议,东江纵队北撤山东,所部改编为华野两广纵队。转战华东战场。1949年9月,指挥由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和粤中纵队组成的南路军迂回至广州南。广州解放后,任华南军区第一副参谋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率部赴朝作战,任志愿军第十二军副军长。回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生虽然参加革命比较早,但没有红军资历,而且所指挥的两广纵队在华野人数并不多,只有四五千人,相当于加强团,1952年才当副军级,考虑曾生开辟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功劳,授予少将军衔是合适的。
最后说说争议相对较小的华野特纵司令员陈锐霆。
陈锐霆,1906年11月出生在山东即墨,1925年考入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炮兵科,毕业后分配到国军中当观测员,先后参加了长城抗战、徐州会战、枣宜会战,从观测员一路升到炮兵营长。1937年3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晋升为92军142师425团团长。
1941年3月,汤恩伯调集了9个师共12万大军,想用7倍的兵力,一举歼灭刚由彭雪枫部队改编而来的新四军四师。陈锐霆率部起义。
1946年10月,陈锐霆被任命为新四军司令部参谋处长兼炮兵司令员。1947年1月,鲁南战役胜利结束,华野拥有了48门105美式榴弹炮、28辆坦克当年3月,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沂南县组建特种兵纵队,陈锐霆任纵队司令员。纵队辖炮兵、骑兵、工兵、战车等兵种。陈锐霆指挥特种兵纵队在解放战争中屡建战功。
建国后,陈锐霆历任华东军区炮兵司令员、军委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由于陈锐霆1937年才参加革命,而且还是起义军官,资历差了一些,因此授予少将军衔是合适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十倍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