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在群星璀璨的先秦诸子中,韩非子无疑是最冷峻、也最深刻的一位。
他剥离了儒家温情脉脉的道德面纱,以手术刀般的笔触,直刺人性与权力的本质。
其思想虽为帝王而谋,但其洞察力穿越两千余年,至今读来,仍觉锋芒逼人,振聋发聩。
今天,就让我们透过《韩非子》中最经典的177句名言,一同领略这位法家集大成者的绝世智慧,看透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
图片
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释义:如果因为别人的话而对我好,也一定会因为别人的话而怪罪我。强调依赖他人评价的不可靠,君主应保持独立判断。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释义:立志的困难,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强调自我克制和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凡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者之谓迷,迷则不能至于其所欲至矣。释义:凡是失去目标道路而胡乱行动的人就是迷失,迷失就无法到达想去的地方。比喻做事要有明确方向。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释义:眼睛没有镜子,就无法整理须眉;人失去道义,就无法认清迷惑。强调道义作为行为准则的作用。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释义:君子不掩盖别人的优点,不谈论别人的缺点。提倡公正和宽容的品德。事以密成,语以泄败。释义:事情因保密而成功,话语因泄露而失败。强调谨慎和保密的重要性。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释义:火的形态严厉,所以人们很少被烧伤;水的形态柔弱,所以很多人溺水。比喻严厉的规则能使人警惕,柔弱的表象易导致疏忽。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释义:千丈长的堤坝,因蝼蚁的洞穴而崩溃;百尺高的房屋,因烟囱缝隙的火星而焚烧。比喻小隐患可能引发大灾难。巧诈不如拙诚。释义:巧妙的欺诈不如笨拙的诚实。强调诚信的价值。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释义:三年不展翅,是为了生长羽翼;不飞不鸣,是为了观察民众法则。虽然不飞,但一飞冲天;虽然不鸣,但一鸣惊人。比喻厚积薄发。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释义:家庭有固定产业,即使饥荒也不会挨饿;国家有固定法律,即使危难也不会灭亡。强调稳定制度和产业的重要性。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释义:儒生用文章扰乱法制,侠客用武力触犯禁令。批评儒家和侠客对法治的破坏。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释义:夫妻之间没有骨肉之恩,相爱就亲近,不爱就疏远。强调感情是人际关系的基础。摇镜,则不得为明;摇衡,则不得为正,法之谓也。释义:摇晃镜子就不能看清影像,摇晃衡器就不能测准重量,法律也是如此。比喻法律必须稳定公正。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释义:德行的养成,靠无为而聚集,靠无欲而成就,靠不思而安定,靠不用而巩固。强调自然无为的修养方式。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释义:依赖别人不如依赖自己,明白别人为自己做事不如自己亲自去做。强调自立自强。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释义:过度用眼则视力不清,过度用耳则听力不敏,思虑过度则智慧混乱。强调适可而止,避免过度。矜伪不长,盖虚不久。释义:虚伪的夸耀不会长久,掩盖的虚假不能持久。强调真诚的重要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释义:不吹开毛发寻找小瑕疵,不洗净污垢探查隐蔽问题。比喻不苛求细节,抓大放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释义:宰相一定从地方官中选拔,猛将一定从士兵中崛起。强调实践经验和基层经历的重要性。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释义:祸难产生于邪恶之心,邪恶之心被欲望诱惑。强调克制欲望以防祸患。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万全之道也。释义:悬挂衡器就知道公平,设置圆规就知道圆形,这是万全的方法。比喻法律和规则的标准作用。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释义:形势有不能获得的,事情有不能成功的。强调客观条件的限制。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释义:江海不拒绝细小水流,所以能成就其浩瀚。比喻积累小善以成大德。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释义:袖子长容易跳舞,钱多容易经商。比喻条件优越则做事容易。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释义:虚心就能了解实情,静心就能判断行动的正确。强调冷静观察的重要性。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释义:连糟糠都吃不饱的人不追求粱肉,连粗布衣都不完整的人不期待锦绣。比喻基础需求未满足时,不追求奢侈。一手独拍,虽疾无声。释义:一只手单独拍掌,即使快速也没有声音。比喻合作的重要性。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释义:狡猾的兔子抓完,好狗就被烹食;敌国灭亡,谋臣就被杀害。比喻功成后功臣被弃。虚静无事,以暗见疵。释义:虚静无为,在暗中观察缺点。强调君主隐藏意图以洞察臣下。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人主为三者发喜怒之色,则金石之士离心焉。释义:时运有盈有亏,事情有利有害,万物有生有死,君主如果对这些表露喜怒,那么忠诚之士就会离心。强调君主应保持沉稳。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释义:知道并不难,处理所知才难。强调实践比知识更重要。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释义:用肉驱赶蚂蚁,蚂蚁更多;用鱼驱赶苍蝇,苍蝇更来。比喻方法不当则问题加剧。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释义:和氏璧不需要五彩装饰,隋侯珠不需要金银点缀。它们的本质极美,外物不足以修饰。强调内在品质的重要性。法不阿贵,绳不挠曲。释义:法律不偏袒权贵,墨线不迁就弯曲。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踬于山,而踬于垤。释义:不在山上跌倒,却在土堆上跌倒。比喻小疏忽可能导致失败。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释义:看见就像没看见,听到就像没听到,知道就像不知道。强调君主隐藏智慧,以愚驭智。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之不足也。释义:圣人从细微处知萌芽,从端倪知结局,所以看到象牙筷子就恐惧,知道天下将不足。强调防微杜渐。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释义: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同时成功。比喻一心二用难以成事。利莫长乎简,福莫久于安。释义:利益没有比简约更长久,福气没有比安宁更持久。强调简单和安宁的价值。凡治天下,必因人情。释义:治理天下,必须顺应人情。强调政策要符合人性。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虚静无事,以暗见疵。释义:道在于不可见,用在于不可知;虚静无为,在暗中观察缺点。强调君主隐秘行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释义:事务在四方,权要在中央。强调中央集权。人处疾则贵医,有祸则畏鬼。释义:人生病时看重医生,有祸患时害怕鬼神。比喻困境中才知依赖。自见之谓明。释义:能看清自己才是明智。强调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释义:存亡取决于虚实(实力),不在于人数多少。强调实质重于形式。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释义:战战兢兢,一天比一天谨慎,如果谨慎行事,就能拥有天下。强调谨慎治国。自胜之谓强。释义:能战胜自己才是强大。强调自我克制。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释义:去掉智慧,断绝能力,臣下就无法揣测。强调君主隐藏才能以控臣下。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释义君主的祸患在于信任别人,信任别人,就被别人控制。强调君主不可轻信。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释义:人行事施予,如果以利益为核心,即使陌生人也容易和睦;如果以危害为核心,即使父子也会分离怨恨。强调利益调和关系。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释义:不明察就不能照亮私情;法治之士必须刚毅正直,不正直就不能纠正奸邪。强调执法者需公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释义:推荐外人不避开仇人,推荐内亲不避开儿子。强调举荐人才要公正无私。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释义:不效法古代,不墨守成规。强调与时俱进。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释义:越王喜好勇敢,民众就轻视死亡;楚灵王喜好细腰,国内就多饿肚之人。比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释义:国家没有永远强大或弱小。执法者强,国家就强;执法者弱,国家就弱。强调法治执行的重要性。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释义:没有验证就确信,是愚蠢;不能确信就依据,是欺骗。强调实证精神。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释义:冰和炭不能长久同器,寒和暑不能同时到来。比喻矛盾事物不可共存。不劲直,不能矫奸。释义:不刚劲正直,就不能纠正奸邪。强调执法者的品格。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释义:小聪明不能谋划大事,小忠诚不能主管法律。强调用人需重大节。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释义:惩罚罪过不避开大臣,奖赏善行不遗漏平民。强调法律平等。一家二贵,事乃无功。释义:一个家庭有两个尊贵者,事情就难以成功。比喻权贵多则政令不一。尧不能独成,乌获之不能自举。释义:尧不能独自成功,乌获不能举起自己。强调合作与借助外力的重要性。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释义:宠爱臣子太过亲近,必然危害自身;臣子地位太高,必然篡夺君位。强调君臣距离。战阵之间,不厌诈伪。释义:战场上,不厌恶欺诈。比喻兵不厌诈。侈而堕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释义:奢侈懒惰的人贫穷,勤劳节俭的人富裕。强调勤俭致富。令必行,禁必止。释义:命令必须执行,禁令必须停止。强调法令的权威。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释义:不用智慧拖累心,不用私欲拖累己;将治乱寄托于法术,将是非委托于赏罚。强调依法治国。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释义:因此圣人不效法古代,不墨守成规,研究当代事务,从而做好准备。强调与时俱进。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释义:用混乱攻击治理者灭亡,用邪恶攻击正义者灭亡,用逆反攻击顺从者灭亡。强调正义必胜。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释义:假装爱人,就不能再憎恨;假装憎人,就不能再爱护。强调真情实感的重要性。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释义:所以去掉喜好和厌恶,虚心作为道的容器。强调心境虚静。为君不能禁下而自禁者谓之劫,不能饰下而自饰者谓之乱,不节下而自节者谓之贫。释义:君主不能约束臣下而约束自己叫做被劫持,不能整治臣下而整治自己叫做混乱,不节制臣下而节制自己叫做贫穷。强调君主应先治臣后治己。道私者乱,道法者治。释义:遵循私道则混乱,遵循法治则安定。强调法治优于人治。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释义:法律越公开越好,而权术不要显露。强调法律透明,权术隐秘。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释义:溺爱多则法律不能确立,威严少则臣下侵犯上位。强调恩威并施。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释义:严厉的家庭没有凶悍的奴仆,而慈母却有败家子。比喻严教胜过溺爱。爱弃发之费而忘长发之利,不知权者也。释义:吝惜剪头发的费用而忘记长头发的利益,是不懂权衡。比喻舍小利而顾大局。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释义:圣人不效法古代,不墨守成规,研究当代事务,从而做好准备。治民无常,唯治为法。释义:治理民众没有固定方法,只有适合治理的方法才是法律。强调法律应适应实际。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君明于此,则正赏罚而非仁下也。释义:治国强盛源于法治,衰弱混乱源于偏袒,君主明白这一点,就会端正赏罚而非仁爱臣下。强调法治重于仁治。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释义:狂奔的车上没有仲尼(孔子),覆没的船下没有伯夷。比喻危难时贤者难存。倒言反事以尝所疑,则奸情得。释义:用反话反事试探怀疑对象,就能得知奸情。强调用计谋侦查。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释义:爱惜杂草就会损耗禾苗,惠及盗贼就会伤害良民。比喻除恶务尽。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释义:人的本性是,取舍相同就互相认可,取舍不同就互相反对。强调利益决定立场。千里之马时一有,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急。释义:千里马偶尔才有,利益缓慢;劣马每天出售,利益快速。比喻稀有人才难求。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释义:如果生杀予夺的大权在于大臣,这样君主就被侵犯。强调君主必须掌握大权。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释义: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信任母亲,这无法成就教化。强调诚信是教育基础。因可势,求易道。释义:凭借有利形势,寻求容易方法。强调顺势而为。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释义:确实有功,即使疏远卑贱也必奖赏;确实有过,即使亲近喜爱也必惩罚。强调赏罚分明。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释义:与死人同病的人,不能生存;与亡国同路的人,不能存在。比喻以史为鉴。言无二贵,法不两适。释义:言论没有两种权威,法律不能两面适用。强调法令统一。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释义:君主失去神威,老虎跟随其后。君主不知,老虎会伪装成狗。比喻君主失势则臣下篡权。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释义:行为贤德而不自认为贤德,去哪里不美好?强调谦虚美德。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释义:君主显露厌恶,群臣就隐藏缺点;君主显露喜好,群臣就冒充才能。强调君主应隐藏好恶。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释义:将治乱寄托于法术,将是非委托于赏罚。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释义:不因小损害放弃善行,所以有大名声;不早早显示意图,所以有大功业。强调隐忍和坚持。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释义:最深刻的言语逆耳违心,除非贤圣不能听取。强调忠言逆耳。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释义:控制权在自己叫重,不离开位子叫静。重能驾驭轻,静能克制躁。强调君主权位稳固。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释义:探测臣下心意,夺取其威势。君主运用权术,如电如雷。强调君主果断夺权。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释义:布帛虽普通,庸人不放弃。比喻实用之物虽平凡却重要。治民者,禁奸于未萌。释义:治理民众,要在奸邪未萌发时禁止。强调预防为主。私行胜则少公功。释义:私心行为盛行则公共利益减少。强调克己奉公。树柤梨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释义:种植柤梨橘柚,吃起来甜,闻起来香;种植枳棘,长成后刺人。所以君子谨慎选择培养对象。比喻用人需慎。虫有虺者,一身两口,争食相龁遂相杀也,人臣之争事而亡其国者,皆虺类也。释义:虫中有虺,一个身体两张嘴,争食互咬最终相杀,臣子争权导致亡国的,都是虺类。比喻内斗亡国。故古之能致功名者,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释义:古代能成就功名的人,众人用力量帮助他,近处的人用诚结交他,远处的人用名誉称赞他,尊贵的人用权势支持他。强调多方支持。仁暴者,皆亡国者也。释义:过分仁爱和暴虐,都会亡国。强调中庸治国。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释义:去掉喜好和厌恶,臣下才显本色;去掉旧习和智慧,臣下才自守本分。强调君主无为而治。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释义:形势不利,不是逞能的时候。强调审时度势。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释义:刑罚重,权贵不敢轻视平民;法律严,君主尊严不受侵犯。强调重法护权。小过不生,大罪不至。释义:小过错不发生,大罪孽就不会来。强调防微杜渐。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释义:释义:众人用力量帮助他,近处的人用诚结交他,远处的人用名誉称赞他,尊贵的人用权势支持他。强调多方支持。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释义:鱼游荡而失水,蝼蚁就会得意。比喻失势则被小人所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释义:用你的矛攻击你的盾。比喻自相矛盾。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释义:君主放弃刑赏大权而让臣子使用,那么君主反被臣子控制。强调君主掌权。远水不救近火。释义: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比喻缓不济急。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释义:物品需要装饰后才流行,本质就不美。强调内在美重于外在饰。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释义:所以去掉智巧反而明智,去掉贤名反而有功,去掉勇猛反而强大。强调无为而治。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释义:善于为官者树立恩德,不善于为官者树立怨恨。强调官场智慧。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释义:群臣显露本色,君主就不受蒙蔽。强调透明治国。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释义:万物必有兴盛衰败,万事必有松弛紧张。强调事物变化规律。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释义:沉溺女色音乐,不顾国家政事,是亡国之祸。强调勤政。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释义:善行生长如春天,恶行死亡如秋天,所以民众努力乐业,这叫上下相得。强调善恶报应。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释义:反复参验核查以追究陈述的真实性。强调实证调查。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释义:不知道而说,是不明智;知道而不说,是不忠诚。强调言责一致。有欲甚,则邪心胜。释义:欲望过甚,则邪心占上风。强调节制欲望。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释义:荣辱的责任在自己,不在别人。强调自我负责。不知足者之忧终身不解。释义:不知足者的忧愁终身不解。强调知足常乐。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释义:树木折断一定因为蛀虫,墙壁倒塌一定因为缝隙。比喻内因导致失败。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恶。释义:镜子没有照出瑕疵的罪过,道没有显露过失的恶行。比喻客观工具无过错。所谓方者,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释义:所谓方正,是内外相应,言行一致。强调表里如一。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释义:安危在于正确与否,不在于强弱。强调正义重于实力。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释义:智慧如同眼睛,能见百步之外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比喻人难自知。民怨则国危。释义:民众怨恨则国家危险。强调民心的重要性。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释义:失火后从大海取水,海水虽多,火必不灭,因为远水不救近火。赏不加于无功,罚不加于无罪。释义:奖赏不给予无功者,惩罚不施加于无罪者。强调赏罚公平。明主之道,必明于公私之分。释义:明君之道,必须分清公私。强调公私分明。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释义:赏罚不守信,则禁令不能执行。强调赏罚有信。自恃无恃人。释义:依靠自己,不依靠别人。强调自立。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释义:所以知道的困难,不在于看清别人,在于看清自己。强调自我认知。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释义:计算功劳而行赏,衡量能力而授职。强调按功授职。治强易为谋,弱乱难为计。释义:国家治理强盛则容易谋划,衰弱混乱则难定计策。强调强国易治。国治则民安,事乱则邦危。释义:国家治理则民众安宁,政事混乱则国家危险。强调治国安邦。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释义:智者节俭用财则家庭富裕。强调节俭致富。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释义:事情因时代而变化,措施要适应事情。强调与时俱进。世异则事异。释义:时代不同则事情不同。强调变化观。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释义:臣子借取权势,则上下易位,这是说臣子不可借权。强调防止臣子专权。以俭得之,以奢失之。释义:因节俭而得,因奢侈而失。强调俭以成事。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释义:法律随时代变化则治理好,法律与世界适宜则成功。强调法律更新。豺狼在牢,其羊不繁。释义:豺狼在羊圈,羊群不繁盛。比喻恶人在位则民生不宁。罪莫大于可欲。释义:罪恶没有大于欲望。强调欲望是罪恶之源。人民众而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释义:人口多而财物少,劳动辛苦而供养微薄,所以民众争夺,即使加倍赏罚也免不了混乱。强调资源分配。贤者用之则天下治,不肖者用之则天下乱。释义:贤者被任用则天下治理,不肖者被任用则天下混乱。强调用人重要性。峻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释义:严厉法律,用以制止过错和私心;严酷刑罚,用以贯彻命令惩罚下属。强调重法治国。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释义:推荐内亲不避开亲人,推荐外人不避开仇人。事异则备变。释义:事情不同则措施改变。强调随机应变。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释义:根据名实相符判定是非,通过参验审查言辞。强调实证定论。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释义:巧匠目测合绳,但必先以规矩为标准。强调规则基础。圣人之治民也,先治者强,先战者胜。释义:圣人治理民众,先治理者强大,先备战者胜利。强调先发制人。善张网者引其纲。释义:善于张网的人拉网纲。比喻抓关键。腓大于股,难以趣走。释义:小腿比大腿粗,难以快跑。比喻下强上弱则难行。法有立而有难,权其难而事成,则立之;事成而有害,权其害而功多,则为之。释义:法律设立有困难,权衡困难而事成,就设立;事成有害处,权衡害处而功多,就去做。强调权衡利弊。明主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释义:明君听言论必求实用,观行为必求功效。强调实效考核。山者大,故人顺之;垤微小,故人易之也。释义:山高大,所以人顺从;土堆微小,所以人轻视。比喻大势难逆。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释义:礼是情感的外貌,文是本质的装饰。强调内容重于形式。奸不容细,私告任坐使然也。释义:奸邪不容细小的,私人告发和连坐制度导致如此。强调严法防奸。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释义:只顾小利,就会损害大利。强调舍小取大。欲利而身,先利而君;欲富而家,先富而国。释义:想利益自身,先利益君主;想富裕家庭,先富裕国家。强调国家优先。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释义:遵循道理做事,没有不成功的。强调按规律办事。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释义:治理最好的国家,有赏罚而没有喜怒。强调法治代替人治。为政犹沐也,虽有弃发,必为之。释义:治国如同洗头,虽有掉发,也必须做。比喻治国必有牺牲。耕者则重税,学士则多赏,而索民之疾作而少言谈,不可得也。释义:对耕者重税,对学士多赏,却要求民众勤耕少言,不可能。强调政策合理。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释义:圣人拯救危国,用忠言逆耳。强调忠言救国。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释义:有过而不听忠臣,独行己意,就会毁灭名声被人嘲笑。强调纳谏。为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释义:君主如同盂,民众如同水。盂方则水方,盂圆则水圆。比喻上行下效。决贤、不肖、愚、知之美,在赏罚之轻重。释义:判定贤、不肖、愚、智的区别,在于赏罚的轻重。强调赏罚引导行为。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释义:治国之臣,为国家效功而任职,展现能力而受职,尽力权衡而做事。强调臣子职责。图片
结语
通览这177句箴言,我们看到的是一套基于“人性自为”的、冷酷而高效的权力运作体系。韩非子告诫我们:管理,不能寄望于道德自觉,而应依赖于制度的精密与法律的权威;处世,需认清利益是人际的纽带,清醒远比盲信更重要。
他的思想是一面锋利的镜子,照见的不仅是古代君王的权术,也是现代社会中组织管理的法则、人性幽微的真相。这些穿越时空的智慧,或许不能直接给我们温暖的慰藉,但却能赋予我们一双洞察世事的冷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份沉重的思想遗产,依然是我们今天在复杂社会中求存图强的宝贵资源。
编辑 蛀书虫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必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十倍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