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赵梦桥
与押注极致赛道的基金经理不同,民生加银基金基金经理尹涛在持仓分布上非常均衡,在经历了多轮牛熊转换后,他深刻认识到控制仓位以及布局低波动个股的深刻意义,“牛市打持久战,平衡市和熊市打游击战”的战术使得他在面对复杂行情时依旧游刃有余。
在个股选择时,尹涛更为关注具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的公司,而当投资环境更为复杂时,他也愈发意识到能够“决定自己命运”公司的投资价值,因此在他的重仓股中,多家全球产业链龙头公司已经被“长情”持有数年。
关注能决定自己命运的公司
从尹涛管理的基金重仓股分布观察,其持仓覆盖的行业较为多元——虽以制造、消费为核心配置方向,但医药、科技等领域亦有阶段性布局。这一分散与聚焦并存的策略下,其选股逻辑是否存在共性特征?
“我喜欢那些能够完全决定自己命运的公司,这样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强,不靠别人赏饭吃,能靠自己争取市场。” 尹涛在谈及选股逻辑时,首先强调了企业“独立性”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中国经济发展到当前阶段,中小企业已难有突围机会,“胜者为王”的格局逐渐形成,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将持续领跑。
这一逻辑的典型代表是某新能源车企,尹涛从80元/股开始布局该公司,见证其从年产7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40万辆)成长为年销超500万辆的行业巨头。“该公司的积累足够丰厚,技术和战略都非常清晰。当其他传统车企面对新能源浪潮还在犹豫时,它果断宣布停产燃油车,这种转型魄力是独一份的。” 尹涛表示,即便面对欧洲反倾销和关税争端等外部压力,该公司在欧洲的销量仍实现数倍增长,充分印证了其“自主可控”的竞争力。
另外,他尤其重视杜邦分析法中的利润率和财务杠杆两大指标:利润率是行业护城河的直观体现,高门槛企业往往对应高利润率;而对于具备定价权的龙头企业,适度高杠杆反而能提升ROE水平。他以苹果为例指出,其80%以上的资产负债率与强大的偿债能力、股东回报能力共存,证明优秀企业的杠杆运用可转化为战略优势。
高股息标的是“压舱石”
从工作履历来看,尹涛曾在上海从容投资管理公司担任投资经理、长城人寿资产管理中心任研究部总经理兼股票投资经理,2017年5月加入民生加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专户理财二部总监助理,现任权益投资部总监助理、权益资产条线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投资经理兼基金经理。
2022年开始,尹涛从专户切换至公募赛道,“做公募也要像做专户一样注重风控,不能为了短期排名赌行情。”他坦言,长期收益的关键在于控制回撤,“牛市打持久战,平衡市和熊市打游击战”是他总结的操作准则,这种灵活性体现在调仓节奏以及个股布局上。
在动态仓位管理方面,尹涛展现精准择时能力:2023年市场底部区域,他前瞻布局高股息资产构筑安全边际;2024年市场回暖后,则及时向成长赛道切换,通过“防御—进攻”资产轮动捕捉结构性机会。
尹涛表示,他最重要的经验还是对于仓位的控制,尤其是在面对波动的市场,必须控制好自己的仓位水平。此外,他管理的多只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中的核心标的长期稳定,他表示,在需要的时候,会提高此类公司的配置比例,这些股票在市场下行期间具备极强的抗跌能力,而第八至第十位个股会因股价波动或基本面变化进行调整。
市场风险偏好正在抬升
对于下半年的市场行情,尹涛保有乐观态度,他认为,尽管经济基本面暂无强刺激,但市场风险偏好正在悄悄抬升:今年上半年,AI、机器人、新消费、创新药等成长板块已诞生一批收益超50%的赛道基金,其中创新药板块甚至尚未盈利,说明资金对成长股的认可度在提升。
“无风险收益率偏低,将推动资金向权益市场流动。” 尹涛表示,参考2015年牛市,行情启动未必依赖经济强复苏,“关键在于市场信心和资金趋势”。他认为,当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尤其是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估值修复空间显著。
但在个股选择上,尹涛透露在近期的调仓中,减少了对美出口敞口较大的标的。“如果关税压力加大,内需成为唯一发力点,启动消费共识度极高,而且可能成为中长期的消费拐点。”而在传统消费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尹涛选择将目光投向新消费领域。
“以白酒为代表的传统消费股趋势下行,相关基金面临赎回压力,资金自然会流向类似于新消费行业这类兼具成长性和稀缺性的标的。”尹涛强调,投资要顺应时代潮流,“无论是制造业升级还是消费迭代,最终胜出的一定是那些能引领趋势、掌控全产业链的企业”。
“无创新,不成功”。尹涛认为,当前全球产业竞争已经发展到没有创新就无法成功的时代,简单地抄袭、拼成本、拼规模的时代已经过去。作为基金经理,需要挖掘具有真正创新力的成功公司,伴随它们成长,并相互成就。
股票十倍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