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开罗9月22日电(记者张猛 刘曦)“能活着就是奇迹……”这是苏丹千万流离失所者的普遍心声。持续两年多的武装冲突给苏丹造成了巨大灾难:饥饿、疾病、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战火延烧之处,民众遭受无尽的苦难。
在战火频仍的苏丹西部地区,万千家庭食不果腹,生存维艰;在初步恢复平静的中、东、北部地区,民众陆续重返家园,但基础设施损毁严重,重建困难重重。
7人分一份
在苏丹西部北达尔富尔州首府法希尔最大的慈善厨房外,每天都排着长龙般的队伍。领餐的妇女儿童明显营养不良,多有腹部肿胀、眼窝凹陷。“半年前还能一天供应两餐,如今只剩一餐了,”厨房负责人马吉迪·优素福说,“从前3人分一份,现在得7人分一份。”
法希尔市奥拉德里夫社区卫生中心内,7岁的亚辛躺在简易病床上,皮包骨头,脸颊干瘪。母亲攥着他的手,声音沙哑:“两个月来,他只吃饲料,肠胃都吃坏了。”
一旁的医生眉头紧锁,语气满是无奈:“每天都有因吃不适宜的东西得胃溃疡、血性腹泻的人,可饥饿逼得人没办法。”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以前每周治10个孩子,现在每天几十个,我们只剩少量盐和维生素,他们最急需的,是能填饱肚子的食物。”
38岁的哈娃·艾哈迈德领着孩子,徒步四天四夜才逃到塔维拉镇。在靠近镇中心的空地上,母子三人依偎在树下,几只破旧瓶罐散在一旁,与身后那棵老树共同组成她们如今的“家”。“能活着到这儿就是奇迹。”哈娃声音沙哑,沉默片刻又说:“5个月前,炮弹带走了我丈夫,孩子还病着……若没有塔维拉人帮衬,我真不知怎么撑下去。”
2023年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与快速支援部队在首都喀土穆爆发武装冲突,战火随后蔓延开来。持续两年多的武装冲突波及苏丹18个州中的15个,造成约3万人丧生,逾1180万人流离失所,2460万人面临粮食危机。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今年2月表示,苏丹正陷入一场“规模惊人、残酷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而且蔓延到更广泛的周边地区。
生计多艰
战火肆虐下,本就脆弱的苏丹经济千疮百孔。高通胀、高失业、货币贬值和收入锐减,如沉重的枷锁,压得苏丹民众喘不过气。
在喀土穆以东约73公里的达拜巴市,艾哈迈德·萨利赫一家8口租住在一个小房子内,租金每月约100美元。一年多前,48岁的萨利赫被迫带着妻子和6个孩子从苏丹中部杰济拉州卡姆林市逃到这里。萨利赫是位木匠,自逃离家乡后,再没接到过活儿,全靠在海湾国家工作的弟弟不时接济,一家人才不至于饿死。他无望地表示,战争爆发后,人们不需要、也没钱打家具,“不知道未来还会发生什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24年苏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下降23.4%,年度失业率和通胀率分别为60.8%和176.8%。两年多来,苏丹镑对美元贬值幅度超过400%。目前,在黑市上,1美元能够兑换3500苏丹镑,而战前约为600苏丹镑。
除了担忧一日三餐,苏丹民众还面临燃料短缺的困境。经久不息的武装冲突严重破坏了苏丹的发电厂、自来水站、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导致生活用电和用水没有保障。苏丹电力公司的数据显示,喀土穆南部地区自2023年底断电至今,北方州每日停电超10小时。
寻觅希望
与战火纷飞的西部地区相比,苏丹武装部队控制的中、东、北部地区目前基本恢复平静。
记者发现,饱经战火的喀土穆如今逐渐重拾生机:走在街头巷尾不再提心吊胆,孩童追逐嬉闹的身影多了起来,部分站点之间的公共交通恢复运营,市场里响起久违的吆喝声。不少人迫不及待地重返家园,在房前屋后拔除杂草、清扫碎石瓦砾。
国际移民组织8月25日发表声明说,尽管苏丹战火尚未完全熄灭,但局部安全区域已逐步形成。7月,喀土穆的返乡人数超过50万,较6月激增400%。2024年11月至2025年7月,苏丹已有近155万境内流离失所者踏上归途,另有超45万难民从邻国返乡。苏丹中部的杰济拉州、喀土穆州和森纳尔州是接收返乡者最多的地区,但当地暴力风险犹存,基本服务匮乏。
作为武装冲突最先爆发且交火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喀土穆超过70%的水电、医疗、教育设施受损,200余栋公共建筑和数十万户住宅遭毁。穿行在喀土穆的街巷间,所见情景仍触目惊心:烧得焦黑的汽车残骸、千疮百孔的建筑,以及散发酸臭味的垃圾堆。
据初步估算,喀土穆重建需耗时多年,且资金来源仍没着落。喀土穆市民并没有坐等援助,他们在社区合力打井、重建卫生中心,靠太阳能板与小型发电机提供照明、为手机充电;青年志愿者发起倡议,整治环境,修缮房屋;当地政府抢修水电线路,组织设立“流动诊所”。
在战乱中苦撑两年多,苏丹民众最大的希望是和平。唯有结束冲突,才能重建家园。
股票十倍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